【编者按】2018年2月,我校14名高一学子随团赴德国吉森市开展为期两周的校际友好交流活动。访德期间,我们访问了吉森、法兰克福等多个德国城市;每位成员入住结对学生家庭,体验原汁原味的德式生活;走进德国课堂,参观德国文化设施和名胜古迹,零距离感受德国文化。
这是一场与众不同的旅行。
不再有走马观花的行程路线,不再有会讲中文的导游,不再会有父母的陪伴。如果问我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活动,我会说出自己的真心话,其实一开始,就是为了能在忙中偷乐。在一个学期结束之后来放松一下自己。但旅行回来之后,我却觉得大不相同,我何止是体验了异国文化呀,还有人情,思想,生活上的种种不同。
初到德国,寒风习习,房屋上还依稀粘着些雪。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故,住家不能来接,在机场搭上了另一位交换生的车,与同学和老师匆匆告别。哎,要在吉森开始浪迹天涯,周围坐着一群德国友人,灌入耳中的全是从未听过的德语。温馨的是,住家人情的款待,走进家门,一股暖流迎面扑来(德国的室内全是暖气)住家妈妈热情的上前一个拥抱,用英语说了一句,你好,欢迎。我用英语回了一句谢谢,竟用中文说了一句我想先进房间休息一下。把住家听得一头雾水。糟糕,频道没有转过来,紧张让我无法组织语言来表述我的意识,只能用肢体语言指了指房间,弄得住家一家哈哈大笑。
接下来的日子,就有很多可以讲的地方了。首先,我想小姐姐了解很多有关城市建筑的东西,因为小姐姐的爸爸是建筑公司的老板,所以这方面小姐姐还是十分在行的。这里是哪,那里是哪,小姐姐成了我的高德地图。说起来,吉森是德国的一个小城市,面积不大,但是要算上周围的小镇,那可了不得。这里除了森林,就是原野,是一块广大中华人民向往的地方。在吉森,出行基本靠走和乘公交(他们这的人很诚实,上车主动买票,有卡的可以不用刷),要是远一点的可以坐火车,电车,私家车(飙车可达200km/h)。
最让人感兴趣要属这里的学习了,是很轻松。我们在这去了四所学校,上的无非是英语,体育课,音乐课、绘画课和机器人课。小姐姐说他们这从五年级到十三年级都在一所学校上学,有些学生会选择中途放弃学业去工作。但是要想上好一点的大学,还是要好好学习的,虽然他们每天,每周的课程都不固定,但是还是要修完所有课程才能毕业。小姐姐的妈妈说,她非常了解中国的教育,因为这和她的母国土耳其很像。话说小姐姐的妈妈真得太能讲了,她是学历史的,但又好像精通地理,每单我们讲到有疑问的地方,她总是追根到底,然而基本每一次都是她正确。是的,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,学习是改变孩子命运的东西,难免会有竞争,孩子们会非常努力的学习。然而,像资本主义国家,他们认为学习是开阔孩子见识的东西,所以会相对自由。他们可以在成年后抽烟喝酒,也可以谈恋爱。
最后说说我们去了哪里玩吧,去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嘉年华,感受了热情的市民;去了法兰克福,体验了当地文化:去了幽深的城堡,感受了皇家的气场(家中养狮子);去了小姐姐养母家的小农庄,打雪仗,玩小动物,了解历史的德国(基督教徒眼中的德国与小姐姐伊斯兰教徒眼中的有所不同);打保龄球、看演唱会、聚会
不一样的生活过的真快,希望这份友谊能长远保持。